習慣沉默 发表于 2025-1-2 00:00

泰州市大学生“未来工匠”计划获评全市“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”建设十佳典型案例

近日,泰州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,通报表扬“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”建设十大典型案例,泰州市大学生“未来工匠”计划负责人和执行人印丹探索开辟技能人才培育“新路径”案例成功入选。

印丹同志系泰州市大学生“未来工匠”计划技能竞赛活动负责人和执行人,在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活动过程中,她积极响应市委号召,主动搭建活动载体,激发高校学生钻研技术的内生动能,提高了在泰高校毕业生“留泰率”和“含金量”,为打造“一个产业体系、四个特色产业集群”,储备了一大批能工巧匠。
创新举措,优化机制
该计划独创了工会培育工匠人才前置至高校模式。将传统职技院校开展的学生技能竞赛拓展到在泰所有高校,实现了竞赛范围全覆盖,组织模式新突破,为江苏首创、全国首例的破冰之举。2023年3月,该计划顺利在“泰州日”青年人才“留泰”专线首场活动中进行政策推介和发布,优胜学生选手除获得1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奖金外,还享受留泰工作的地方“粮票”,即:参加市属国企招考,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;可申请并晋升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;纳入“新时代泰州百名工匠”后备人才库,持续跟踪、加强培养等。此举有效推动了在泰高校应用型学科教学活动设计。目前各高校应用型课程已达134个,比前两年增加24个,其中新增与泰州产业密切相关联项目18个。两年来,在泰高校共产生全国、省、市级技能竞赛优胜学生选手496名,其中国家级、省级奖项77名。该计划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持。作为伯乐平台,深刻影响了在泰高校近8万名潜在工匠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。
沟通协作,精益求精
在活动的策划、筹备、实施等过程中,该同志勇挑重担、尽心尽责,发挥了重要作用,作出了重大贡献,得到了各级认可。在筹备竞赛活动阶段,该同志超前谋划、目标明确,在多次与市委人才办、教育局、人社局、国资委、在泰高校等沟通协调,并破解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,制定详尽的一揽子活动方案,确保了活动高效开展。
深化措施,加强宣传
此项活动还推动了相关企业工匠学院分院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既奠定了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基础,也实现了产教融合、促进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目标,同时为在泰高校学子提供了解产业、提升能力、融入地方的有效途径。全国总工会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、《江苏工人报》、“泰州职工之家”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对竞赛进行了全面报道,大力弘扬了“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”的时代风尚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泰州市大学生“未来工匠”计划获评全市“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”建设十佳典型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