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5日,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,同时均有我省苏州市旅游史。
经调查核实,杭州的无症状感染者1于11月19日晚离开杭州到外地出差,20日晚在当地参加聚餐,同餐者包括上海检出的新冠病毒病例,无症状感染者2也一同参加聚餐。两人于11月22日晚返回杭州无症状感染者1家中。
突发疫情,牵动着大家的心,细看会发现,这次疫情传播与在苏州同一家饭店吃饭有关系。
说到在饭店吃饭,大家一下子就想到很多人在吃饭前的一个暖场必备操作:用热茶或开水把餐具烫一遍!还认为这样做能消毒杀菌,就能安心吃饭了…… 但这种做法真的能有效杀菌吗?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,另外疫情期间用餐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什么?一起来看看。
饭前用开水烫碗
真的就能放心吃了吗?
事实上,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:一个是温度,另一个是时间。
一般来说,100℃沸水,持续5分钟以上,才可以杀死或灭活一部分细菌和微生物。
肠道传播性疾病的微生物种类很多,常引起急性腹泻的细菌多数要经过100℃高温作用1~3分钟,或80℃作用10分钟才能死亡。另外,还有一些细菌对高热有更强的抵抗力。
而且一般餐厅提供的热水热茶,为了避免烫伤,多在70℃-80℃左右。这些水倒在凉的餐具里,温度还会降至更低。
所以,吃饭前用开水烫碗,多因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不足,不能保证杀死多数致病性微生物。
总结一下就是:饭前开水烫碗这种方式,无法确保消毒杀菌。(最多就是冲下浮尘,图个心理安慰)
疫情后时代,真正可怕的就是这个心理安慰。进行完这个“餐前仪式”后,很多人就相当放心了,放心地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,放心地给小孩喂自己碗里的饭……
殊不知,狡猾的病毒就容易在这时伺机而动,比如新冠病毒……
那聚餐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什么?
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尽量避免聚餐。
如果要聚餐,比起开水烫碗更应该需要做的是使用公筷公勺、分餐。
公筷、公勺的使用绝不是精致、生分,而是对自己健康的一种保护,也是对同桌共吃的小伙伴的一份关爱。
居家就餐也建议使用公筷。无论是在餐饮场所,还是家庭聚餐,每个人多用一次公筷,就减少一次病毒、细菌传播机会,我们的公共卫生安全也就多一份保障。
而餐厅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分餐方式,例如实行份餐购买服务、聚餐实施服务员分餐制、会议用餐采用自助餐形式、快餐和外卖送餐实行一人一份用餐方式等多种举措。
特别注意:间隔就坐
除了以上,从一顿饭吃出6个阳性这次疫情,我们还需特别注意一点,在外面饭店吃饭的时候,尽量间隔就坐。
又是周末啦,少聚餐哦! 如果非要聚餐记得八字箴言: 公筷分餐,间隔就坐!
|